-
技术文章
大气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
大气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空气质量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也逐渐增加,根据十九DA报告中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切实做好环境监测与治理。大气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无人值守的环境监测系统。大气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单元网格布点管理的方式,可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区、产业布局等形式将监测终端进行网格化部署,对城市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监控。监测终端根据需要监测的参数因子,在城市的各...
+
-
技术文章
加油站油气排放监测分析
加油站油气排放监测分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油等汽车燃料的使用量也不断增高。汽油作为一种挥发性较强的物质,其油气排放量也不断升高,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大气环境。油气(汽油挥发后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常称为“油气”)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有大量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合称)、甲基叔丁基醚、烯烃和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部分成分具有较高的大气化学活性,不但容易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固态、液态或二者并存的二次细颗粒物(PM2.5),同时也是造成光化学污...
+
-
技术文章
臭氧污染来源与控制分析
臭氧污染来源与控制分析近年来,我国PM2.5大幅下降的同时,O3浓度没有同步得到改善,而呈上升趋势。从目前我国O3污染形势看,我国O3浓度近年来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臭氧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环境污染物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更是将愈加突出。如今,O3超标天以轻度污染为主,2020年全国O3浓度超标天次比例为4.9%,其中超过90%都是轻度污染。近年来,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O3浓度每年小幅增长。研究表明,近年来O3浓度逐渐上升...
+
-
技术文章
细颗粒物与臭氧的的协同控制措施
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措施细颗粒物、臭氧具有相似的前体物,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前体物的排放是工作的重点,中国一次颗粒物的排放量在2015年达到顶点之后得到控制,但近几年来VOCs的排放量却在增加,这导致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比值不断升高,不利于臭氧浓度的降低。因此,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应该是未来重要的环保工作之一。但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需要解决。挥发性有机物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的形成机理也存在很大空白,阻碍了二次有机颗粒物...
+
-
技术文章
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 一市一策
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第106次常务会议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并推广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和研究成果,强化臭氧(O3)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提升各地细颗粒物(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4月26日,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方案》,明确要根据减污降碳的总要求,紧密围绕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的需要,以实现PM2.5浓度持续下降和O3浓度升...
+
-
技术文章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健康的关注,加上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恶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用备受关注。系统主要是把各个点监测监测到的数据、视频、图片进行收集汇总,进行集中展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的数据对比,分析。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实现对监测点或监测区域的实时的预警报警和预警历史查询。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水质在线监测联网系统基于B/S架构设计,以GIS技术为支撑,实现水源的实时监测管理,具备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报警管理、基础配置等多种监测管理业务功能,使用户更加...
+
-
技术文章
大气颗粒物监测应用方法
大气颗粒物监测应用方法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加剧,颗粒物“隐形杀手”群体逐渐变得庞大,成分变得复杂,“杀伤力”也渐渐增强。不管是常见的灰蒙蒙的天空,还是不时出现的灰霾天气,这些其实都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降低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本质上正是无处不在的颗粒污染物造成的。近日,蒙古国境内多次起沙,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受到沙尘传输影响,出现大范围污染过程。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固态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常见的有总悬浮颗粒物(TSP),即粒径小于100微米的...
+
-
技术文章
细颗粒物与臭氧的相互影响
细颗粒物与臭氧的相互影响通过细颗粒物、臭氧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可以看出,两者具有相似的前体物,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因此,理想状况下,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可以同时改善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污染状况。但是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挥发性有机物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污染物,而是成千上万种微量污染物的总称,其中不同成分的性质来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颗粒物和臭氧形成过程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除了具有相似的前体物之外,细颗粒物和臭氧在大气中还可以相互影响,这使得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细...
+
-
技术文章
臭氧的来源与形成机理
臭氧的来源与形成机理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化学式是O3,式量47.998,有鱼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有强氧化性,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如:能将银氧化成过氧化银;将硫化铅氧化成硫酸铅;跟碘化钾反应生成碘;松节油、煤气等在臭氧中能自燃。与颗粒物不同,臭氧为二次污染物,主要通过前体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反应指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的过程。臭氧的形成需...
+
-
技术文章
颗粒物来源与形成机理
颗粒物来源与形成机理颗粒物,又称尘,气溶胶体系中均匀分散的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十分复杂,其主要成分包括碳质组合、水溶性粒子、矿物尘和重金属元素等。碳质组分是颗粒物中含碳的化学组分,又可分为有机组分和元素碳。水溶性粒子则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多种成分,但其成分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含量最高。矿物尘包括钙、硅、铝、镁、铁等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或水泥等建筑材料。重金属元素则包括锰、镍、锌、镉、铅等,含量虽小但是可以严重影响人体...
+
-
技术文章
恶臭在线监测系统应用
恶臭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凡是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使人产生不愉快和厌恶感及损害生产、生活环境的异味物质均称为恶臭物质。恶臭是指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物质中的异味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感知而引起不愉快并有害于人类健康的一类公害气态污染物质。通常所指的臭气,是指在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带有恶臭的气体。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四千多种,其中硫醇类、硫化物、硫醚类、胺类、醛类、脂肪酸类、酚类等几十种是主要恶臭污染物。恶臭散发源分部广泛,但多数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的...
+
-
技术文章
河北省施工现场扬尘监测项目建设
河北省施工现场扬尘监测项目建设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战略部署,根据《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河北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方案》等,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特制定《河北省2021年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各地要落实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方面,包括落实施工现场扬尘一般管控措施,落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作业扬尘管控措施,对各类扬尘管控措施均进行细化。而关于施工现场...
+